欢迎访问广东立恩实业有限公司网站

热塑性弹性体行业先驱

二十多年专注TPE/TPR材料研发与生产

咨询热线:

0769-81162270 13688903802

广东立恩实业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tpe软胶进胶口鼓包的原因

  • 时间:2025-08-14 09:42:24
  • 来源:立恩实业
  • 作者:TPE

作为一名在塑料加工行业摸爬滚打十几年的“老炮儿”,我见过太多模具工对着进胶口鼓包的产品抓耳挠腮。上周在东莞某电子厂,技术主管老张拿着刚注塑出来的手机保护套跟我说:“这进胶口鼓得跟小山包似的,客户验货肯定不过,你给看看咋整?”这种场景我经历过太多次——进胶口鼓包不是个例,而是TPE材料注塑中最常见的缺陷之一。今天我就结合实际案例,从材料特性到工艺调整,把这个问题掰开了揉碎了讲清楚。

一、先搞懂:进胶口鼓包的“真面目”

1.1 鼓包不是“胖”,是“病”

很多人以为进胶口鼓包是材料充填太满,其实这是误解。真正的鼓包是材料在进胶口位置因收缩不均或应力释放导致的局部凸起,就像气球吹到极限时某个点先鼓起来一样。用游标卡尺测量会发现,鼓包处的直径比正常进胶口大15%-30%,严重时会导致产品与模具型芯粘连,脱模时直接撕裂。

1.2 鼓包的“连锁反应”

别小看这个鼓包,它可能引发一连串问题:

外观缺陷:鼓包处表面易出现缩水、流痕,影响产品颜值(尤其是消费电子产品);

尺寸超差:鼓包导致进胶口周围材料堆积,可能使产品关键尺寸超出公差范围;

装配问题:鼓包可能使产品与配套件配合过紧或过松,影响使用功能;

模具损伤:长期鼓包会导致进胶口处模具型腔磨损,缩短模具寿命。

1.3 为什么TPE特别容易鼓包?

相比PP、ABS等硬胶,TPE(热塑性弹性体)的鼓包问题更突出,这和它的材料特性直接相关:

特性 对鼓包的影响
收缩率大 TPE收缩率通常在1.5%-3%,是PP的2-3倍,冷却时体积变化更剧烈
粘度低 流动性好,容易在进胶口堆积
弹性记忆 脱模后材料会“回弹”,加剧鼓包形成
结晶度低 冷却过程中无定形区多,收缩不均匀

二、揪出鼓包的“幕后黑手”:5大核心原因

2.1 工艺参数“踩雷”

(1)注射速度过快
“快就是好?”在TPE注塑中,这个逻辑不成立。当注射速度超过材料流动极限(通常TPE建议注射速度在30-80mm/s),熔体在进胶口处会形成“湍流”,导致材料堆积。我曾见过一家玩具厂,为了赶工期把注射速度从50mm/s提到100mm/s,结果进胶口鼓包率从5%飙升到30%。

(2)保压压力不当
保压压力过低,材料冷却时收缩不足,脱模后因弹性回弹鼓包;保压压力过高,材料被过度压缩,冷却后同样会因应力释放鼓包。最佳保压压力是注射压力的60%-80%,需要通过试模确定。

(3)模具温度失控
模具温度过高(超过材料推荐值10℃以上),材料冷却慢,收缩时间长,鼓包风险增加;模具温度过低,材料快速冻结,内部应力无法释放,脱模后也会鼓包。TPE模具温度一般控制在40-60℃,具体需参考材料供应商数据。

2.2 模具设计“硬伤”

(1)进胶口尺寸不合理
进胶口直径过大(超过产品壁厚的1.5倍),材料充填时阻力小,容易在进胶口堆积;直径过小(小于产品壁厚的0.8倍),材料流动受阻,压力集中导致鼓包。推荐进胶口直径=产品壁厚×(0.8-1.2),需根据材料流动性调整。

tpe材料

(2)流道系统缺陷
流道长度过长、截面变化剧烈或存在死角,会导致材料流动不均匀,进胶口处压力波动大,引发鼓包。我曾帮一家汽车配件厂优化流道,将主流道长度从80mm缩短到50mm,鼓包问题直接解决。

(3)排气不良
模具排气槽堵塞或尺寸不足,材料充填时气体无法排出,会在进胶口处形成“气垫”,导致材料堆积鼓包。排气槽深度建议为材料壁厚的0.02-0.05倍,宽度3-5mm。

2.3 材料“水土不服”

(1)材料流动性差异
不同牌号的TPE流动性差异很大(熔指范围通常在1-30g/10min),如果选用了流动性过高的材料(如熔指>20g/10min),进胶口处材料容易堆积;流动性过低(熔指<5g/10min),材料流动阻力大,压力集中导致鼓包。

(2)材料干燥不足
TPE吸湿性虽低,但若干燥不充分(含水率>0.2%),水分在注塑时会汽化,导致材料体积膨胀,进胶口处鼓包。干燥条件:80-100℃烘干2-4小时,具体时间根据材料厚度调整。

(3)材料降解
加工温度过高(超过材料推荐值20℃以上)或停留时间过长,TPE会发生热降解,分子链断裂导致材料流动性异常,进胶口处容易鼓包。加工温度范围:160-220℃,需根据材料牌号调整。

2.4 设备“拖后腿”

(1)注射机精度不足
注射机压力、速度控制不精准(误差>5%),会导致材料充填不稳定,进胶口处压力波动大,引发鼓包。建议选择精度等级≥1级的注射机(ISO标准)。

(2)螺杆设计不合理
螺杆压缩比过小(<2:1),材料塑化不均匀;螺杆转速过高(>150rpm),材料剪切生热过多,都会导致进胶口处材料性能不稳定,鼓包风险增加。

2.5 环境“添乱”

(1)车间温度波动大
车间温度变化>5℃/小时,材料冷却速度不一致,收缩不均匀,进胶口处容易鼓包。建议保持车间温度稳定(20-25℃),湿度≤60%。

(2)操作人员“经验主义”
很多老师傅凭感觉调机,不参考材料供应商的工艺参数,容易导致鼓包。我见过一位老师傅,用调PP的参数调TPE,结果鼓包率高达40%,后来按材料数据表调整后,鼓包率降到5%以下。

三、实战解决方案:从“治标”到“治本”

3.1 工艺参数“精准打击”

(1)分段注射控制
采用“慢-快-慢”的注射速度曲线:第一段慢速(20-30mm/s)填充流道,减少压力损失;第二段快速(60-80mm/s)填充型腔,提高效率;第三段慢速(30-50mm/s)填充进胶口,避免材料堆积。

(2)保压“三段式”调整
第一段保压(填充结束时):压力=注射压力×80%,时间=产品冷却时间的30%;
第二段保压(型腔充满后):压力=注射压力×60%,时间=产品冷却时间的50%;
第三段保压(脱模前):压力=注射压力×40%,时间=产品冷却时间的20%。
这种分段保压能减少材料收缩不均,降低鼓包风险。

(3)模具温度“动态控制”
对于厚壁产品(壁厚>3mm),采用“高温充填+低温保压”策略:充填阶段模具温度60℃,保压阶段降至40℃,既能保证材料流动性,又能减少收缩;对于薄壁产品(壁厚<1.5mm),采用“低温充填+高温保压”策略:充填阶段40℃,保压阶段60℃,避免材料快速冻结导致应力集中。

3.2 模具设计“优化升级”

(1)进胶口“瘦身”
将进胶口直径从φ3mm改为φ2.5mm(产品壁厚2mm),同时将进胶口角度从30°改为45°,减少材料堆积。我曾帮一家耳机厂优化进胶口,鼓包率从25%降到3%。

(2)流道“短平快”
将主流道长度从100mm缩短到60mm,截面从圆形改为梯形(上底3mm,下底2mm,高2mm),减少材料流动阻力。优化后,进胶口处压力波动从±15%降到±5%,鼓包问题消失。

(3)排气“畅通无阻”
在进胶口周围增加排气槽(深度0.03mm,宽度3mm,长度10mm),同时清理模具分型面排气槽内的油污和残料。排气改善后,进胶口处气垫现象消失,鼓包率降低80%。

tpe图片

3.3 材料选择“量身定制”

(1)流动性匹配
对于薄壁产品(壁厚<1mm),选择高流动性TPE(熔指15-30g/10min);对于厚壁产品(壁厚>5mm),选择低流动性TPE(熔指1-5g/10min)。我曾帮一家医疗设备厂选材,将原用熔指25g/10min的材料换成熔指8g/10min的,鼓包问题彻底解决。

(2)干燥“足时足温”
对于吸湿性较强的TPE(如含POE基材的),采用“高温短时”干燥法:100℃烘干2小时,比常规80℃烘干4小时效果更好,含水率能从0.3%降到0.05%,鼓包率降低90%。

(3)抗降解添加剂
对于加工温度要求高的TPE(如需要220℃以上),添加0.5%-1%的抗氧剂(如1010+168复合抗氧剂),能有效防止材料热降解,减少因降解导致的流动性异常引发的鼓包。

3.4 设备维护“防患未然”

(1)注射机“年检”
每年对注射机的压力传感器、速度传感器进行校准,确保控制精度≤3%;清理螺杆料筒内的残料和碳化物,减少材料降解风险。我曾见过一台用了5年的注射机,因传感器误差达10%,导致鼓包率高达50%,校准后降到5%。

(2)螺杆“定制化”
对于TPE加工,推荐使用“低压缩比+高长径比”螺杆(压缩比2:1,长径比22:1),既能保证材料塑化均匀,又能减少剪切生热。我曾帮一家汽车内饰厂更换螺杆,鼓包问题减少70%。

3.5 环境控制“细节制胜”

(1)车间“恒温恒湿”
安装空调和除湿机,将车间温度控制在22±2℃,湿度≤50%。我曾帮一家3C配件厂改造车间环境,鼓包率从15%降到2%。

(2)操作“标准化”
制定详细的注塑工艺卡,明确各参数范围(如注射速度50±5mm/s,保压压力80±5bar),并培训操作人员严格执行。我曾见过一家工厂,通过标准化操作,鼓包问题减少90%。

四、案例复盘:从“绝望”到“惊喜”的转变

去年10月,一家做智能手表表带的客户找到我,他们的产品进胶口鼓包率高达40%,导致每天报废2000多条表带,损失超5万元。我到现场后,发现问题的根源在于:

工艺参数:注射速度80mm/s(过快),保压压力100bar(过高),模具温度70℃(过高);

模具设计:进胶口直径φ4mm(过大),流道长度120mm(过长),无排气槽;

材料选择:用了熔指25g/10min的TPE(流动性过高)。

解决方案

工艺:注射速度调至60mm/s,保压压力80bar,模具温度50℃;

模具:进胶口直径改为φ3mm,流道缩短至80mm,增加排气槽;

材料:换用熔指10g/10min的TPE。

结果:试模后鼓包率降到2%,客户当月节省报废成本超100万元,现在这条表带生产线已经成为他们的“明星产品线”。

五、常见问题QA:你的疑问,这里都有答案

Q1:进胶口鼓包和产品缩水有什么区别?
A:鼓包是进胶口处局部凸起,通常发生在脱模后;缩水是产品表面凹陷,发生在冷却过程中。鼓包是收缩不均或应力释放的结果,缩水是材料收缩未被充分补偿的结果。

Q2:为什么调整保压压力后鼓包反而更严重了?
A:可能是保压时间不足。如果保压压力降低但时间太短,材料收缩未被充分补偿,脱模后因弹性回弹鼓包更严重。建议采用“低压力+长时间”保压策略。

Q3:TPE进胶口鼓包能否通过二次加工解决?
A:可以,但成本高且效率低。常见方法有:

热处理:将产品加热到材料玻璃化转变温度以上(通常80-100℃),保持1-2小时,使内部应力释放;

机械打磨:用砂纸或抛光机打磨鼓包处,但会破坏产品表面光泽;

化学溶解:用溶剂(如丙酮)溶解鼓包处,但容易腐蚀产品其他部位。
建议优先通过工艺和模具优化解决,二次加工是最后的选择

tpu图

Q4:不同颜色的TPE鼓包风险一样吗?
A:不一样。黑色TPE因含碳黑,导热性更好,冷却更均匀,鼓包风险较低;透明TPE因无填料,收缩率更大,鼓包风险更高;彩色TPE(如红色、蓝色)因含颜料,流动性可能受影响,需根据具体牌号调整工艺。

Q5:进胶口鼓包是否会影响产品性能?
A:如果鼓包轻微(凸起高度<0.1mm),通常不影响性能;但如果鼓包严重(凸起高度>0.3mm),可能导致:

机械性能下降:鼓包处材料密度低,拉伸强度和冲击强度可能降低10%-20%;

密封性变差:对于需要密封的产品(如防水表带),鼓包可能导致漏气或漏水;

装配困难:鼓包可能使产品与配套件配合过紧,增加装配力,甚至导致装配失败。

结语:鼓包不是“绝症”,关键在“对症下药”

在TPE注塑中,进胶口鼓包就像“感冒”,看似常见,但背后可能隐藏着工艺、模具、材料、设备或环境的“病灶”。解决鼓包的核心是“平衡”——平衡注射速度与压力、平衡保压与冷却、平衡材料流动性与收缩率。我见过太多工厂,为了赶工期盲目调机,结果鼓包问题越调越糟;也见过很多工程师,通过系统分析找到根源,用最小的成本解决问题。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少走弯路,让你的产品从“鼓包”变“完美”!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688903802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六

公司电话

0769-81162270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