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最新资讯
新闻中心
tpr产品上印不上油墨怎么办?
- 时间:2025-10-30 10:31:39
- 来源:立恩实业
- 作者:TPE
在热塑性橡胶(TPR)产品的二次加工中,印刷是一个常见且关键的环节,用于添加标识、品牌logo或装饰性图案。然而,许多从业者都遭遇过一个棘手难题:油墨在TPR表面无法牢固附着,出现印刷不全、边缘收缩、附着力差甚至一擦即掉的现象。这不仅影响产品外观,更可能引发客户投诉和品质风险。作为一名在高分子材料表面处理及印刷工艺领域拥有十余年实战经验的技术专家,我曾协助过多家企业攻克这一挑战。本文将从TPR材料本质出发,深入剖析油墨附着的科学原理,系统性地阐述问题根源,并提供一套经过生产验证的、从材料端到工艺端的完整解决方案。文章内容基于材料科学、表面物理化学原理以及大量现场案例,旨在为读者提供切实可行的专业指导。

文章目录
理解油墨附着的底层逻辑:表面能与界面相互作用
要解决印不上的问题,首先必须理解油墨为何能附着在基材上。其核心在于两种材料之间的界面相互作用力,这主要由表面能这一关键参数决定。简单来说,液体的表面张力与固体的表面能需要满足一定关系,液体才能在其表面顺利铺展和润湿。对于印刷而言,基材的表面能必须高于油墨的表面张力,油墨才能充分润湿基材,从而为后续的机械互锁和化学键合奠定基础。未经处理的TPR材料,其表面能通常较低(约28-34 dynes/cm),而许多通用油墨的表面张力在36-40 dynes/cm之间,这就导致了油墨在TPR表面像水珠在荷叶上一样收缩(即接触角过大),无法铺展。此外,附着力还来源于机械锚定效应(油墨渗入基材微观孔隙)和化学键合(例如形成氢键或共价键)。TPR材料通常具有非极性表面,且可能含有迁移至表面的油状添加剂(如操作油),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油墨的有效附着。因此,提升附着力的所有努力,都围绕着如何提高TPR表面能、改善其润湿性以及创造有利于形成强界面作用的表面状态。
油墨附着力失效的常见现象与诊断
在实际生产中,印不上的问题表现多样,准确诊断是成功解决的第一步。常见现象包括:油墨收缩或珠化,即油墨在印刷后无法形成连续膜,而是回缩成一个个小液滴,这通常是表面能过低、润湿性差的典型标志;附着力差,印刷图案看似完整,但用胶带测试(如百格测试)时极易剥离,这可能源于界面结合力弱或存在弱边界层;印刷图案边缘锯齿化或不清晰,这与油墨流变性、印刷压力或基材表面平滑度有关;干燥后油墨龟裂或脱落,这可能是因为油墨的柔韧性不足,无法匹配TPR基材的弹性变形。一个重要的诊断步骤是进行简单的现场测试。例如,使用达因笔测试TPR表面的表面能等级;用酒精或溶剂擦拭表面,观察是否有添加剂析出(发粘或脱色);检查印刷后的产品在不同环境(如高温高湿)下的附着力变化。系统地记录这些现象,能为后续的原因分析和方案选择提供关键线索。
材料本身:TPR配方与特性的根本影响
TPR不是一种单一材料,而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其具体配方成分对印刷适性有决定性影响。首要因素是基体聚合物的极性。以SBS、SEBS为基体的TPR是非极性的,与极性油墨的相容性差。配方中的操作油(如环烷油、石蜡油)是影响附着力的关键变量。这些油品在加工和后期的存储过程中,会持续向表面迁移,形成一层低表面能的弱边界层,这层油膜会像屏障一样阻隔油墨与TPR基体的直接接触。操作油的类型、添加量和分子量分布都影响着迁移速度和程度。此外,配方中的填充剂(如碳酸钙、滑石粉)、润滑剂(如硬脂酸锌)和抗氧剂等添加剂也可能迁移至表面,干扰附着。甚至不同批次原料间的微小差异,都可能造成印刷效果的波动。因此,与材料供应商密切沟通,明确最终产品的印刷需求,从配方设计阶段就考虑印刷适性,是治本之策。下表总结了TPR材料本身可能导致印刷困难的因素:
| 材料因素 | 对印刷附着的影响机制 | 解决方案方向 | 预防性措施 |
|---|---|---|---|
| 基体聚合物极性低 | 与油墨化学相容性差,难以形成化学键合 | 选择极性稍高的TPR牌号,或共混改性 | 在产品设计阶段与材料供应商明确印刷要求 |
| 操作油迁移 | 在表面形成弱边界层,阻隔油墨 | 选用高分子量、低迁移率的操作油 | 控制操作油添加量,避免过量 |
| 添加剂析出 | 润滑剂等小分子在表面富集,污染表面 | 优化添加剂配方,选择相容性更好的品种 | 对入库原料进行表面析出物测试 |
| 填料种类与含量 | 影响表面粗糙度与孔隙率,改变机械锚定效果 | 调整填料类型和粒径,优化表面结构 | 平衡填料对力学性能和印刷性能的影响 |
表面状态:被忽视的关键环节
TPR制品成型后的表面状态是影响油墨附着的直接因素。这包括表面清洁度、表面自由能、微观几何形貌和化学状态。脱模剂残留是印刷的大敌,无论是外喷脱模剂还是内添加的爽滑剂,其目的都是降低表面能以便脱模,但这恰恰与印刷的需求背道而驰。模具温度、冷却时间等工艺参数会影响TPR表面的结晶态和分子取向,从而影响其表面化学特性。一个光滑如镜的表面可能并不利于附着力,因为缺乏机械锚定所需的微观粗糙度。然而,过于粗糙的表面又会导致印刷图案不清晰。更重要的是,TPR制品在存放过程中,其表面状态是动态变化的,添加剂会不断迁移,同时可能吸附环境中的灰尘、水分和油脂。因此,印刷前的表面处理不仅是有益的,往往是必需的。理想的可印刷表面应该是洁净、具有高表面能、具有一定极性和适宜微观粗糙度的表面。
油墨选择:匹配与否决定成败
油墨本身的特性是附着方程的另一半。选择与TPR不匹配的油墨是导致失败的常见原因。油墨的选择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关键特性:树脂体系,这是油墨附着力的核心,需要与TPR表面有良好的相容性;溶剂组合,溶剂的极性、挥发速度和溶解力至关重要,它需要适度侵蚀TPR表面以促进互溶,但又不能过度导致材料溶胀或开裂;表面张力,必须低于处理后的TPR表面能;以及干燥固化机制(挥发干燥、氧化聚合、UV固化、热固化等)。对于TPR材料,常用的油墨体系包括:氯化聚丙烯(CPP)系列油墨,其对聚烯烃类材料有较好的附着力;聚氨酯(PU)油墨,柔韧性好,适合弹性基材;UV固化油墨,效率高,但需确保TPR能耐受UV灯的照射热量。下表对比了适用于TPR的几种主要油墨类型:
| 油墨类型 | 主要特点 | 适用场景 | 注意事项 |
|---|---|---|---|
| 氯化聚丙烯(CPP)油墨 | 对PP/PE等聚烯烃附着力优,是TPR印刷的常用选择 | 丝网印刷、移印,用于玩具、鞋材等 | 注意溶剂对TPR的潜在溶蚀性,需测试匹配性 |
| 聚氨酯(PU)油墨 | 柔韧性极佳,耐摩擦,耐弯曲 | 对柔韧性要求高的产品,如充气制品、软胶部件 | 干燥速度相对较慢,需保证充分干燥 |
| UV固化油墨 | 瞬间固化,生产效率高,VOCs低 | 大规模自动化生产,如电子产品部件 | 确保TPR耐UV灯热量,避免变形;需表面处理 |
| 水性油墨 | 环保,安全性高 | 对VOCs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如儿童产品 | 表面能要求更高,通常必须配合高效表面处理 |
与资深的油墨供应商合作,提供TPR样品进行匹配性测试,是避免走弯路的有效方法。
表面处理技术:提升附着力的核心手段
当TPR材料本身和油墨选择都难以改变时,表面处理是提升附着力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其核心原理是物理或化学地改变TPR最表层的分子结构,提高其表面能和极性,同时清除弱边界层。常用的表面处理方法包括:
1. 电晕处理: 这是最普遍、最经济的方法之一。通过高频高压放电,使电极附近的空气电离产生等离子体,这些高能粒子轰击TPR表面,引入羰基、羟基等极性基团,显著提高表面能。优点是速度快、处理均匀、成本低。缺点是处理效果会随时间衰减(通常几天到几周),因此最好在线处理或在印刷前短时间内完成。

2. 火焰处理: 使用特制的火焰处理装置,让TPR表面短暂通过高温氧化焰。火焰中的自由基与TPR表面发生反应,同样能引入含氧极性基团并烧蚀掉部分迁移出的油剂。效果比电晕处理更持久,但对工艺控制要求高,操作不当可能烧坏产品。
3. 等离子体处理: 在真空或大气压下,利用惰性气体(如氩气)或反应性气体(如氧气)产生的低温等离子体进行处理。比电晕处理更均匀、更深入,效果也更持久,但设备投资较高。
4. 化学底涂(Primer): 在处理过的TPR表面涂覆一层专用的底涂剂。这层底涂剂一端与TPR有良好结合力,另一端则为油墨提供理想的附着界面。这是解决高难度附着问题的强效方法,但增加了工序和成本。
选择哪种处理方法,需根据生产规模、产品形状、成本预算和对附着力的要求综合决定。下表对比了这几种主要方法:
| 处理方法 | 作用原理 | 优点 | 局限性 |
|---|---|---|---|
| 电晕处理 | 等离子体氧化,引入极性基团 | 快速、经济、适用于薄膜和平面制品 | 效果随时间衰减,对三维复杂形状处理不均 |
| 火焰处理 | 高温氧化,烧蚀弱边界层 | 效果较持久,适合较厚制品 | 有火灾风险,控制不当易损伤产品,不适用薄壁件 |
| 等离子体处理 | 高能粒子轰击,深度改性 | 处理效果好且均匀,效果持久 | 设备昂贵,通常为批次处理,效率相对较低 |
| 化学底涂 | 提供中间连接层 | 附着力提升显著,解决极端案例 | 增加工序和成本,可能涉及溶剂,需干燥时间 |
印刷工艺参数的精细优化
即使材料、油墨和表面处理都得当,不恰当的印刷工艺参数也可能导致功亏一篑。印刷工艺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精细调控多个参数。
对于丝网印刷: 网版目数影响油墨转移量,目数过低则墨层厚易收缩,过高则下墨量不足。 胶刮硬度、角度和压力直接影响油墨的剪切力和转移效果。 印刷速度需要与油墨的流变性匹配。 网距(网版与承印物的距离)设置不当会引起图案变形。
对于移印: 胶头形状、硬度至关重要,需与产品曲面匹配。 胶头压下深度和速度影响油墨 pickup 和 release 的效果。
通用参数: 车间环境的温湿度会影响油墨的粘度、挥发速度以及TPR的表面状态。 印刷后的干燥/固化条件(温度、时间、通风)必须严格按照油墨供应商的建议执行,确保油墨完全交联固化,达到最佳附着力。一个常见的错误是干燥不足,导致内聚力不够。工艺优化的最佳实践是采用实验设计(DOE)方法,系统性地研究关键参数的交互影响,找到最佳工艺窗口。
系统性质量管理与问题排查流程
要稳定地生产出印刷品质优良的TPR产品,需要建立一套系统性的质量管理体系。这包括:
1. 来料检验: 对每批TPR原料进行简单的印刷适性测试,例如用达因笔测试表面能,或用标准油墨进行小样印刷测试。与供应商建立一致性标准。
2. 过程控制: 标准化所有操作流程,包括注塑成型后的存放时间、表面处理参数、印刷参数和固化条件。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统计过程控制(SPC)。
3. 成品检验: 建立严格的附着力测试标准,如百格测试、胶带测试、耐摩擦测试等,并定期送第三方检测机构进行复核。
4. 问题排查流程: 当出现附着不良时,应遵循科学的排查步骤:首先检查TPR表面状态(清洁度、达因值);然后检查油墨(是否过期、稀释比例是否正确);接着检查表面处理效果(处理功率、时间是否达标);最后检查印刷和固化工艺参数。记录每次异常及解决措施,形成知识库。
通过系统性的管理,可以将印刷不良率控制在极低的水平,并能在问题出现时快速响应和解决。

常见问题
问:我们已经做了电晕处理,为什么还是印不牢?
答:电晕处理效果不佳可能有几个原因。一是处理功率或速度不匹配,导致处理程度不足。可以使用达因笔或达因液来验证处理后的表面能是否达到要求(通常需要38 dynes/cm以上)。二是处理过后放置时间过长,添加剂重新迁移至表面,或表面吸附了污染物,导致处理效果衰减。理想情况是处理完后立即印刷。三是电晕处理对复杂三维形状的产品效果不均,可能存在处理死角。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火焰处理或等离子体处理。
问:有没有一种“万能油墨”可以通用于所有TPR?
答:很遗憾,目前不存在真正的“万能油墨”。TPR的配方千差万别,其印刷适性也各不相同。声称通用的油墨往往是在某些性能上做了妥协。最可靠的方法是针对您使用的特定TPR牌号,与油墨供应商合作进行匹配性测试。提供样品给油墨商,让他们推荐最合适的油墨体系并进行小批量试产验证,这是最稳妥高效的路径。
问:小批量生产或打样,有哪些经济快速的表面处理方法?
答:对于小批量或打样,化学方法可能更经济快捷。可以尝试使用酒精或异丙醇仔细擦拭TPR表面,去除油脂和灰尘(注意:某些TPR可能不耐酒精,需先测试)。另一种方法是使用专门的表面处理液(也叫表面处理剂或底涂水),通过擦拭或浸泡的方式,快速提高表面极性。此外,市面上也有小型的手持式电晕处理笔或等离子处理笔,适合处理局部区域或小产品。
问:印刷在TPR上的图案,经过一段时间后出现裂纹或脱落,是什么原因?
答:这是典型的油墨柔韧性不足或固化过度的表现。TPR是弹性体,在使用过程中会发生弯曲、拉伸。如果油墨本身太硬、柔韧性差,就无法跟随基材一起变形,从而导致开裂脱落。另一方面,如果UV固化能量过高或热固化温度太高、时间太长,可能导致油墨过度交联而变脆。解决方案是选择专为弹性体设计的高延展性油墨,并严格按照供应商推荐的参数进行固化。
问:如何测试TPR制品上油墨的附着力是否合格?
答:行业内有几种标准测试方法。胶带测试(百格测试)是最常用的:用刀片在印刷图案上划出方格,贴上专用胶带(如3M 610号),以规定速度和角度撕下,观察油墨脱落情况。耐摩擦测试:用特定的砝码和摩擦布对印刷面进行多次摩擦,检查磨损程度。耐弯曲测试:将产品反复弯曲一定次数,检查图案是否开裂。对于有严格要求的应用,应依据相应的产品标准(如玩具、电子产品标准)进行测试。
总结而言,解决TPR产品上印不上油墨的问题,需要一个系统性的、基于科学原理的 approach。从深入理解材料特性与界面相互作用开始,到严谨分析油墨匹配性,再到精准实施表面处理和工艺优化,每一步都至关重要。通过建立从原材料控制到成品检验的全流程质量管理体系,可以有效提升TPR产品的印刷良率和可靠性,满足市场对高品质外观的需求。作为从业者,持续关注新材料、新油墨和新的表面处理技术,是与时俱进、保持竞争力的关键。
- 上一篇:tpr做出来的产品有花纹怎么解决?
- 下一篇:高透明tpr怎么样可以包牢PP?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