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最新资讯
新闻中心
注塑成型TPE料裂纹的原因是什么?
- 时间:2025-11-17 10:12:21
- 来源:立恩实业
- 作者:TPE
在热塑性弹性体TPE注塑加工现场,制品表面或内部出现的裂纹缺陷,是一个困扰众多工程师与生产人员的典型质量问题。裂纹不仅破坏产品外观,更严重削弱其结构完整性与使用寿命,直接导致成品率下降与成本损失。作为长期身处一线的材料应用工程师,我处理过大量因裂纹问题引发的客户投诉与技术纠纷。TPE材料独特的软触感与弹性优势使其广泛应用,但其多相结构特性也使其在注塑过程中对工艺参数、模具设计及材料本身状态极为敏感。裂纹的产生绝非偶然,它是材料、模具、工艺及环境应力共同作用下的最终表现。本文将系统深入地剖析注塑成型TPE制品产生裂纹的多元成因,并提供从快速识别到根本解决的系统性方案。

裂纹,从微观上讲,是材料在应力作用下超过其局部强度或变形能力时发生的断裂现象。对于TPE而言,这种应力可能源于加工过程中冻结的内应力,也可能来自脱模后的外部负载或环境作用。识别裂纹的形态、位置、发生时机,是追溯根源的第一步。下文将遵循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结合详实案例与数据,分章节阐述导致裂纹的各个关键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机制。
裂纹的类型与初步诊断方法
有效解决裂纹问题,始于对其类型的准确判断。不同类型的裂纹,其成因和解决方案侧重点截然不同。
按出现时机分类
即时裂纹:在脱模过程中或脱模后短时间内立即出现。这类裂纹通常与巨大的内应力或脱模损伤直接相关。常见于浇口附近、筋位根部或壁厚突变处。
延迟裂纹:制品放置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后才逐渐显现。也称为环境应力开裂或溶剂诱导开裂,往往与残留应力、特定化学介质接触或后结晶过程有关。
按形态与位置分类
放射状裂纹:从某一点(如浇口、顶针印)向外辐射的裂纹。通常由该点应力集中导致。
直线状裂纹:沿熔接痕、流道方向或分型线出现的裂纹。往往暗示结构弱点或取向内应力。
微裂纹(银纹):制品表面大量细密、发丝状的裂纹,通常伴随应力发白现象。是材料局部屈服、分子链高度取向的典型标志。
初步诊断时,应仔细记录裂纹的上述特征,并关联其出现的生产批次、工艺参数设置。下表提供了基于裂纹特征的快速排查方向。
| 裂纹特征 | 主要出现位置/时机 | 最可能的原因指向 | 初步调查重点 |
|---|---|---|---|
| 放射状、即时 | 浇口附近、尖角 | 过保压、顶出应力、应力集中 | 检查保压曲线、浇口尺寸、模具圆角 |
| 沿熔接痕、直线状 | 熔接痕区域 | 熔接强度不足、料温偏低 | 提升熔体温度、注射速度、改善排气 |
| 微裂纹/应力发白、延迟 | 整个制品或高应力区 | 残留内应力过大、环境应力开裂 | 退火处理实验、核查接触化学介质 |
| 不规则、内部 | 厚壁部位内部 | 冷却不均、收缩不均 | 优化冷却系统、调整保压 |
材料因素导致的裂纹
材料是制品之基,其本身的分子结构、组成配方及状态,是抗裂纹能力的决定性内因。
基体树脂与相态结构缺陷
TPE的多相结构(如SEBS的硬段/软段)是其弹性的来源,但也可能成为薄弱环节。若相分离程度过高,硬段相畴尺寸过大或分布不均,相界面结合力弱,在应力作用下裂纹极易沿相界面扩展。不同牌号的TPE在相态结构的精细程度上差异显著。回料的使用比例过高或来源复杂,会引入已降解的分子链,破坏原有的相态平衡,显著降低材料的抗冲击性和耐应力开裂性。材料的流动性(MI/MFR)也需与产品结构及模具匹配,过高流动性的材料分子量相对较低,内聚强度可能不足。
油品与增塑剂的影响
操作油(如白油、环烷油)的添加对TPE的柔软度至关重要,但过量的油或油品与基体树脂相容性差,会导致油品在相界面或局部富集,起到增塑作用的同时也削弱了分子链间的作用力,相当于在材料内部埋下了潜在的弱界面。当制品受到应力时,这些弱界面区域优先失效,引发裂纹。油的迁移性也需要关注,迁移出的油会使材料逐渐变脆。
助剂体系的负面影响
某些润滑剂(如硬脂酸类)过量添加,虽改善了脱模性,但可能在制品内部形成弱边界层,降低层间结合力。填充剂如碳酸钙、滑石粉,若添加量过大、粒径过粗或表面未经过处理,其与弹性体基体的界面结合力差,刚性粒子本身成为应力集中点,易诱发裂纹。某些低分子量的阻燃剂、抗氧剂也可能对长期耐应力开裂性产生负面影响。
材料干燥与污染问题
TPE材料,特别是某些吸湿性较强的种类(如TPU),若干燥不充分,残留水分在高温料筒中会引发水解降解,导致分子链断裂,分子量下降,材料变脆,抗裂纹能力急剧恶化。原料被污染,混入不同种类或牌号的塑料(如PP、PS),会造成相容性极差,形成微观的相分离区域,成为裂纹萌生的起点。下表汇总了主要材料因素及其影响机制。
| 材料因素 | 导致裂纹的具体机制 | 预防性材料选择与处理 | 验证与测试方法 |
|---|---|---|---|
| 基体树脂结构 | 相分离严重,界面弱 | 选择相态细腻、相容性好的牌号,控制回料比例 | DSC测玻璃化转变温度,TEM观察相形态 |
| 操作油 | 过量、相容性差、迁移 | 控制添加量在饱合点内,选用相容性好的高粘度油 | 热重分析测油含量,相容性实验 |
| 填充剂/助剂 | 界面结合差,成为应力点 | 使用细粒径、表面处理过的填充剂,优化助剂体系 | 力学性能测试,长期老化实验 |
| 水分/污染 | 水解降解,相容性差 | 充分干燥,严防交叉污染 | 水分测定仪,熔指仪,观察熔体洁净度 |
模具设计缺陷诱发的裂纹
模具是材料的成型载体,其设计合理性直接决定了制品中的应力分布。许多裂纹问题,根源在于模具设计的先天不足。
浇注系统设计不当
浇口是熔体进入型腔的门户,其设计与位置对制品应力状态影响巨大。浇口尺寸过小会导致熔体通过时产生极高的剪切应力,引起分子链高度取向和局部过热降解,浇口附近成为高内应力区,极易产生放射状裂纹。浇口位置设置不当,如正对型芯或壁厚突变区,会使熔体直接冲击型芯或产生湍流,形成高应力区。潜伏式浇口的角度和抛光质量不佳,会在脱模时对制品产生巨大的撕裂应力。

冷却系统不均与效率低下
冷却系统设计的首要目标是使制品均匀冷却。若冷却水道布置不均,距型腔表面距离差异大,或冷却水流量不足,会导致制品各部分冷却速率不同。冷却快的区域先固化,会制约后续冷却收缩区域的变形,从而在制品内部产生巨大的内应力(热应力)。这种应力在薄弱处释放,即形成裂纹。对于厚壁制品,冷却不均的影响尤为突出。
脱模系统设计不合理
脱模过程是对制品的最后一次加工行为。脱模斜度不足是导致脱模困难、制品表面被拉伤甚至拉裂的常见原因。TPE材料柔软,弹性回复大,需要比硬质塑料更大的脱模斜度。顶出系统设计不当,如顶针数量不足、布局不合理、顶针面积过小,会导致顶出应力集中,在顶针位置顶白或顶裂。排气不畅同样会因压缩气体无法排出而产生阻力,增加脱模应力。
结构设计导致应力集中
制品本身的尖锐内角、壁厚剧烈变化、加强筋与主体连接处无圆角过渡等设计,都是典型的应力集中点。在应力作用下,裂纹极易从这些几何形状突变的区域萌生并扩展。模具型腔表面如有划伤、加工刀痕等缺陷,也会成为裂纹的起源。下表列出了模具关键设计要点与改进方向。
| 模具设计要素 | 不良设计的表现 | 引发裂纹的机制 | 优化设计准则 |
|---|---|---|---|
| 浇注系统 | 浇口过小、位置冲撞 | 高剪切降解、分子取向、冲击应力 | 增大浇口尺寸、选择壁厚处开设、避免直冲 |
| 冷却系统 | 布局不均、效率低 | 冷却不均导致热应力集中 | 均衡布局、保证流量、模温机控制 |
| 脱模系统 | 斜度小、顶出不均 | 脱模应力集中、拉伤拉裂 | 增大斜度、增加顶针数与面积、优化排气 |
| 制品结构 | 尖角、壁厚突变 | 几何形状导致应力集中系数剧增 | 所有转角处加足够圆角、渐变过渡 |
注塑工艺参数设置错误的决定性影响
即使拥有优良的材料和模具,不当的注塑工艺参数会直接诱发或加剧裂纹的产生。工艺参数控制着聚合物从塑化、填充到冷却定型的全过程,直接影响制品的内应力水平。
温度控制相关参数
料筒温度设置不当是首要因素。温度过低,物料塑化不均,熔体粘度高,流动过程中剪切应力大,且熔接痕强度差。温度过高,则可能导致聚合物热降解,分子链断裂,材料发脆。更重要的是模具温度的控制。模温过低,熔体在型腔内过快冷却固化,分子链被迅速冻结,来不及松弛,导致冻结取向应力巨大;同时,表层与芯部冷却速率差异极大,产生巨大的内应力。适当提高模温,有利于分子链松弛,减少取向应力,改善熔接痕强度,是防止裂纹的关键措施之一。
压力与时间参数
注射压力与保压压力过高是产生过度充填和内应力的直接原因。过高的保压压力将更多的物料挤入型腔以补偿收缩,但也使制品在高压下冷却定型,分子链被压缩,产生巨大的压缩应力(保压应力)。保压时间过长,浇口已经封冻后仍在保压,相当于对已固化的制品局部持续施压,极易在浇口附近产生裂纹。注射速度过快,会使熔体产生湍流,卷入气体,并且因剪切生热导致局部降解;而过慢的注射速度则使熔体前沿温度下降过多,熔接痕质量差。
冷却时间与周期控制
冷却时间不足,制品未完全固化即被顶出,其强度不足以抵抗顶出力,容易发生顶白、变形甚至开裂。但过长的冷却时间对于柔性TPE而言,有时因收缩包紧力加大,反而增加脱模困难。各段动作的时间配合也需精确,例如螺杆松退量设置不当,可能导致浇口区料被抽空,形成真空吸附,增加脱模力。
内应力的形成与释放
上述所有不恰当的工艺参数,其最终结果大多指向同一个终点:在制品内部形成了过高的残留内应力。这些内应力是裂纹产生的驱动力。在后续存放或使用中,在外力或环境介质的诱发下,内应力释放导致制品开裂。工艺参数优化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最小化内应力。下表总结了关键工艺参数的影响及优化策略。
| 工艺参数 | 设置不当的表现 | 导致裂纹的机制 | 优化调整原则 |
|---|---|---|---|
| 料筒/模温 | 过低或过高 | 塑化不均、降解、高取向应力 | 在推荐范围内偏中上限,保证熔体质量 |
| 注射/保压压力 | 过高 | 过度充填,产生巨大保压应力 | 采用从高到低的多级保压,找到临界值 |
| 注射速度 | 过快或过慢 | 剪切降解、熔接痕弱、排气不良 | 多级注射,保证平稳充填 |
| 冷却时间 | 不足 | 顶出时强度不够,顶裂 | 以顶出不变形为准,可稍长 |
环境应力开裂与外因作用
制品在脱模后,若暴露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即使初始状态良好,也可能在后续发生延迟开裂,即环境应力开裂。
化学介质诱导开裂
TPE制品若接触某些化学物质,如油脂、清洁剂、溶剂、某些增塑剂,甚至空气中的臭氧,这些介质会渗透到材料内部,在应力集中区域(如裂纹尖端)起到增塑或溶剂化作用,降低材料的局部强度,并在应力远低于其正常屈服强度的作用下,诱发银纹并扩展为裂纹。不同化学结构的TPE对介质的敏感性不同。
热老化与氧化降解
制品长期在较高温度环境下使用或存放,聚合物分子会发生热氧降解,导致分子链交联或断链,材料变硬发脆,韧性下降,在较小应力下即可能开裂。
长期蠕变与疲劳
制品在持续静态负载(蠕变)或周期性动态负载(疲劳)下,即使应力水平不高,经过足够长的时间,也可能因损伤积累而产生断裂。

系统性解决方案与裂纹缺陷的消除
解决TPE注塑裂纹问题,必须采用系统性的方法,从材料、模具、工艺到后处理进行全方位优化。
根本原因分析与长期预防
材料优化:选择耐应力开裂性好的TPE牌号。严格控制回料比例和质量。确保油品相容性与适量。必要时添加抗应力开裂助剂。保证原料充分干燥与洁净。
模具优化:修复模具损伤,抛光流道与型腔。增大脱模斜度和顶出面积。优化浇口尺寸和位置,避免应力集中。改善冷却系统均匀性。加强模具排气。
工艺精细化:采用科学的工艺窗口搜索方法。适当提高模具温度和熔体温度。采用多级注射和降压保压策略。优化注射速度曲线,保证平稳充填。设置足够的冷却时间。考虑使用退火处理来消除内应力。
管理与标准化:建立严格的原料和工艺管理制度。加强操作人员培训。完善生产记录和问题追溯系统。
通过上述系统性措施,可以有效预防和消除TPE注塑制品的裂纹缺陷,提升产品质量与生产稳定性。
常见问答
问:如何快速判断裂纹是工艺问题还是模具问题?
答:一个实用的方法是进行工艺参数边界实验。在现有参数基础上,显著地提高模具温度(如提高20°C)和大幅降低保压压力及时间进行试注。如果裂纹明显减轻或消失,则极有可能是工艺参数设置不当导致内应力过大。如果裂纹形态和位置基本不变,则需要高度怀疑是模具设计(如应力集中)或材料本身(如降解、污染)的问题。此外,观察裂纹是否总是出现在模具的特定位置,也是判断模具问题的重要线索。
问:对于已经生产出来带有微裂纹的TPE制品,有什么补救措施吗?
答:对于已经产生裂纹的制品,完全修复通常很困难。但针对因内应力过大引起的微裂纹(银纹),可以尝试退火处理作为一种补救措施。将制品置于比其使用温度高20-40°C,但低于其热变形温度10-20°C的烘箱中,保温一段时间(如半小时到数小时,取决于壁厚),然后随炉缓慢冷却。此过程允许冻结的分子链得到松弛,内应力得以释放,部分微裂纹可能减轻或愈合。但这属于事后补救,且对明显开裂的制品无效,根本之道还是预防。
问:为什么有些TPE制品在存放一段时间后才会出现裂纹?
答:这就是典型的环境应力开裂或后结晶现象。制品在注塑完成后内部存在较大的残留内应力,但在初期其强度尚可维持形态。在存放期间,若接触某些化学介质(如油脂、清洁剂),介质会渗透并促进裂纹萌生。或者,对于部分结晶型TPE,在存放过程中会缓慢发生后结晶,晶区体积变化产生内应力,与初始应力叠加,当超过临界值便导致延迟开裂。此外,内应力的自然松弛也可能在局部区域形成开裂。
问:调整工艺参数时,应该优先调整哪个?
答:建议遵循一个相对稳健的优先级顺序:模具温度 → 熔体温度 → 注射速度 → 保压压力/时间。首先调整模具温度,因为它对降低取向应力、改善熔接痕效果显著且风险较低。其次优化熔体温度以保证塑化质量。然后调整注射速度以获得平稳的充填模式。最后精细调整保压压力和时间,以平衡缩水和内应力。每次只改变一个参数,并观察其效果。
问:如何评估TPE材料的抗应力开裂性能?
答:实验室有标准方法进行评估。常用的是弯条试验或球压试验,将标准样条施加一定的恒定应变,浸泡在特定试剂中,观察其出现开裂的时间来评价其耐环境应力开裂性能。此外,熔接痕强度测试(通过带缺口的拉伸样条)可以评估材料对工艺缺陷的敏感性。在实际生产中,观察制品在顶针处、浇口处是否容易发白或开裂,也是一种直观的经验性判断。
- 上一篇:TPE材料挤出颗粒时冒烟的原因是什么?
- 下一篇: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