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最新资讯
新闻中心
tpr热塑性弹性体成分有哪些?
- 时间:2025-11-18 10:24:06
- 来源:立恩实业
- 作者:TPE
热塑性弹性体TPR,作为一种兼具橡胶弹性与塑料加工便利性的独特材料,其应用范围早已渗透到从日常用品到高端制造的各个角落。然而,要真正驾驭这种材料,实现从满足基本需求到定制化高性能的飞跃,就必须深入其微观世界,透彻理解其成分构成的奥秘。TPR并非单一物质,而是一个精妙的复合体系,其最终性能如同交响乐,由多种组分协同奏响。本文将系统解析TPR的各个组成成分,揭示它们如何相互作用,共同决定了材料的外观、手感、强度、耐久性乃至成本。

文章目录
一、TPR的基石:基础聚合物与其相态结构
TPR性能的核心根源在于其独特的两相相分离结构。这意味着材料内部并非均一体系,而是同时存在硬相和软相两种区域。
硬相: 在常温下处于玻璃态或结晶态,其作用是物理交联点,赋予材料强度、刚度和热稳定性,决定了材料的熔化加工温度。
软相: 在常温下处于高弹态,其作用是提供橡胶般的弹性、柔软度和低温性能。
对于最常见的苯乙烯类TPR,其基础聚合物通常是SBS或SEBS。它们本身就是嵌段共聚物,其分子链由苯乙烯硬段和丁二烯(或氢化后的乙烯-丁烯)软段交替构成,微观上自发形成相分离结构。
理解这一根本原理至关重要,因为后续所有添加剂的引入,都将在这一两相结构中发挥作用,或影响两相的形态与比例,从而改变最终性能。
二、核心构成:TPR配方的主要组分解析
一个实用的TPR配方,远不止基础聚合物。它通常包含以下几大类物质,每一类都承担着特定功能。
1. 基础弹性体
这是TPR的骨架,决定了材料的基本类型和核心性能范围。最常见的是苯乙烯类热塑性弹性体。
SBS: 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这是应用最广泛、成本最具优势的TPR基体。其优点包括弹性好、强度高、易加工。但主要缺点是耐老化、耐热和耐化学品性能较差,主因是聚丁二烯软段中的不饱和双键易被氧化、紫外光攻击。
SEBS: SBS经选择性加氢后的产物,将不稳定的碳-碳双键转化为稳定的碳-碳单键。这使得SEBS具有极其优异的耐热氧化性、耐紫外线性、耐臭氧和化学药品性。SEBS基的TPR手感更细腻干爽,力学性能保持率更高,但成本也显著高于SBS。
选择SBS还是SEBS作为基体,是决定TPR产品定位(普及型还是高性能)的首要决策。
2. 增塑软化油
增塑油,通常为环烷油或石蜡油,是TPR配方中除基础聚合物外添加比例最大的组分,其作用至关重要。
核心作用: 增塑油主要溶于橡胶软相中,起到稀释、溶胀和软化软段相的作用。这显著降低了材料的硬度、模量和熔体粘度,大幅提高了柔韧性和加工流动性。
油品选择的关键: 油的种类和品质直接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
与基体的相容性: 环烷油与SBS/SEBS的相容性最佳,是首选。芳烃油含有芳香烃,与苯乙烯段相容性好,但可能颜色深、环保性差,已较少使用。石蜡油与SEBS相容性尚可,但与SBS相容性较差,易渗出。

挥发性: 选择高闪点、低挥发分的油,可确保加工和使用过程中油品不易损失,防止制品收缩、变硬。
低温性能: 石蜡基油的低温性能通常优于环烷油。
添加量的影响: 油的添加量是调节TPR硬度的最主要手段。加油越多,材料越软,但力学强度(如拉伸强度、撕裂强度)会随之下降。需要找到一个满足软度要求且保持必要强度的平衡点。
3. 聚丙烯
PP在TPR配方中扮演着多重角色,其作用远超简单的填充。
作为硬相增强剂: PP作为结晶性塑料,其微晶区可以充当物理交联点,与SBS/SEBS中的苯乙烯硬段协同作用,显著提高材料的强度、刚度和热变形温度。
调节加工流动性: PP的熔体粘度通常较低,它的加入可以改善TPR共混物的熔融流动性,使注塑或挤出更顺畅,减少缺陷。
降低成本: PP的价格通常低于SEBS,甚至可能低于SBS,适量添加有助于降低配方成本。
注意事项: PP的加入会降低材料的弹性和柔软度。过量添加会使TPR失去橡胶感,更倾向于塑料。PP与油的相容性差,油主要存在于弹性体相中。
4. 填料
填料的加入主要是为了达到特定技术目的或降低成本。
碳酸钙: 是最常用的无机填料。重质碳酸钙主要起增容降本作用,但添加过多会严重影响力学性能和表面光泽。经过表面处理的轻质活性碳酸钙,在适量添加时,对强度影响较小,甚至有一定补强作用。
滑石粉/高岭土: 片状结构的填料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材料的刚性、耐热性和尺寸稳定性。
功能性填料: 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镁可用于阻燃配方;炭黑既是黑色颜料也是补强填料;二氧化硅可用于调节触感或提供消光效果。
下表概括了TPR主要组分及其核心功能:
| 组分类别 | 代表性物质 | 主要功能 |
|---|---|---|
| 基础弹性体 | SBS, SEBS | 提供弹性与强度基石,决定材料基本类型 |
| 增塑软化油 | 环烷油, 石蜡油 | 降低硬度与粘度,增加柔韧性,调节加工性 |
| 硬相调节剂 | 聚丙烯, 聚苯乙烯 | 提高强度、刚性、耐热性,调节流动性 |
| 填料 | 碳酸钙, 滑石粉 | 降低成本,或特定功能(补强、增刚、阻燃) |
三、关键添加剂:画龙点睛之笔
上述四大组分构成了TPR的躯体,而添加剂则赋予了其灵魂,决定了其耐久性、安全性和外观。
1. 稳定化助剂体系
这是保障TPR(尤其是SBS基)使用寿命的关键,主要包括抗氧剂和紫外线吸收剂。
抗氧剂: TPR在加工高温和使用过程中会接触氧气而发生热氧降解,导致分子链断裂(变黏)或交联(变脆发硬)。抗氧剂能有效捕获自由基,中断氧化链式反应。
主抗氧剂: 如受阻酚类,是自由基捕获剂。
辅助抗氧剂: 如亚磷酸酯类,是氢过氧化物分解剂。两者常复配使用,产生协同效应。
紫外线稳定剂: 对于户外使用的TPR制品,太阳光中的紫外线是主要破坏因素。紫外线吸收剂能像防晒霜一样吸收并转化紫外光能量;受阻胺类光稳定剂则能抑制光降解反应。SEBS基TPR因饱和结构,耐紫外线性远优于SBS,所需添加量也可减少。

2. 润滑剂
润滑剂分为内润滑剂和外润滑剂。内润滑剂旨在降低聚合物分子链间的内摩擦,改善熔体流动性;外润滑剂则作用于物料与加工设备金属表面之间,防止粘附,促进脱模。适量润滑剂对改善制品表面光洁度、减少能耗至关重要。
3. 着色剂
TPR的着色通常通过添加色母粒或颜料实现。选择着色剂时,必须考虑其耐热性(能承受加工温度)、耐迁移性、与TPR的相容性以及是否符合最终产品的法规要求(如玩具、食品接触标准)。
4. 特种添加剂
根据应用需求,还可能添加阻燃剂、抗静电剂、爽滑剂、开口剂、抗菌剂等。
一个平衡的TPR配方,是其性能成功的保障。下表展示了不同应用方向对配方组分的侧重:
| 应用导向 | 核心性能要求 | 配方设计侧重点 |
|---|---|---|
| 高弹性、柔软触感 | 低硬度、高回弹、细腻手感 | 高比例SEBS、适量软化油、少加或不加PP/填料 |
| 高强度、高耐磨 | 高拉伸/撕裂强度、耐磨损 | 选用高分子量基体、适量PP增强、控制油量、可加补强填料 |
| 极致耐候性(户外) | 抗UV、抗臭氧、耐高低温 | 首选SEBS基体、足量抗氧/UV稳定剂体系 |
| 成本敏感型 | 满足基本性能下的最低成本 | 可选用SBS基体、增加填充油和填料(如CaCO3)用量 |
四、TPR成分与最终性能的关联性
每一种成分的细微调整,都会在最终制品上引起连锁反应。
硬度: 主要由油添加量控制,油越多越软。PP和填料则起提硬作用。
拉伸强度与韧性: 依赖于基础聚合物(SBS/SEBS)的分子量和结构,以及PP的增强作用。油和填料会降低强度。
永久压缩变形: 这是衡量材料弹性恢复能力的关键指标。SEBS基的通常远优于SBS基。填料和过量油会劣化压缩变形。
耐温性: 短期耐热看PP的含量和类型;长期耐热老化能力则主要由基体(SEBS优于SBS)和抗氧剂体系决定。
密度: 填料的种类和添加量是影响密度的主要因素。碳酸钙等无机填料会显著提高密度。
表面质感: SEBS基TPR通常手感更干爽细腻。填料过多或分散不佳会导致表面粗糙。润滑剂影响表面光泽。

五、与TPV的简要成分对比
常与TPR混淆的是TPV,后者为热塑性动态硫化橡胶。其成分也包含PP和橡胶(如EPDM),但关键区别在于,TPV中的橡胶相是在动态硫化工艺中高度交联的微区,分散在PP连续相中。这使得TPV在耐热、耐油、耐压缩变形等性能上通常优于普通TPR,更接近传统硫化橡胶,但加工难度和成本也更高。
六、结语
TPR热塑性弹性体的成分是一个精心设计的平衡系统。从基础聚合物的选择,到软化油、聚丙烯、填料的比例权衡,再到稳定剂等添加剂画龙点睛,每一步都深刻影响着材料的成本、工艺与最终性能。深刻理解各成分的角色与相互作用,是进行配方设计、材料选型乃至解决生产问题的根本。唯有掌握其成分奥秘,方能真正释放TPR材料的巨大潜能,精准打造出符合期望的产品。
常见问题解答 (Q&A)
问:SBS基和SEBS基TPR在成分上的根本区别是什么?对性能影响有多大?
答:根本区别在于软段的化学结构。SBS的软段是聚丁二烯,含有化学性质活泼的碳-碳双键;而SEBS是SBS加氢后的产物,软段变为饱和的聚乙烯-聚丁烯链段。这一结构差异导致SEBS基TPR在耐热氧化性、抗紫外线老化性、耐臭氧和化学品性方面相比SBS基TPR有数量级的提升。SEBS基TPR手感也更细腻,长期耐久性极佳,但成本更高。SBS基TPR则性价比突出,适用于环境温和的室内制品。
问:为什么有些TPR制品使用一段时间后表面会出油、发黏?
答:这通常是配方中增塑油析出所致,俗称喷霜。原因主要有:1. 油添加过量,超过了基础弹性体在一定温度下的容纳极限;2. 所选油品与基础聚合物相容性差,例如在SBS中使用过多石蜡油;3. 环境温度变化或长期存放,导致油分逐渐迁移至表面。解决之道在于优化配方,选择相容性佳的环烷油,并控制添加量。
问:如何通过调整成分来改变TPR的硬度?比如从较硬调到很软。
答:调节硬度最有效的方法是调整增塑油的添加比例. 增加油的用量可以有效降低材料硬度。若要制得很软(如邵氏A硬度低于50度)的TPR,需要大量加油,此时必须选用高粘度、高分子量的SBS或SEBS作为基体,因为它们具有更强的容油能力,能在高油量下仍保持较好的力学强度和防止油品析出。同时,需要减少或不用会提硬度的PP和填料。
问:TPR配方中常用的抗氧剂有哪些?添加比例大概是多少?
答:常用抗氧剂包括受阻酚类(如1010, 1076)作为主抗氧剂,和亚磷酸酯类(如168)作为辅助抗氧剂,二者常以1:1到1:2的比例复配使用,总添加量通常在0.1% 到 0.5% 之间。对于SBS基TPR或要求耐高温烘烤的制品,添加量可取上限甚至更高。SEBS基TPR因本身更稳定,添加量可适当降低。具体用量需根据基料、使用条件和成本综合确定。
问:想制造环保型的TPR,在成分选择上应注意什么?
答:制造环保TPR需关注以下几点:1. 基础聚合物:确保无异味,低VOC残留。2. 增塑油:选择高纯度、低挥发、低稠环芳烃含量的环保环烷油或白油。3. 填料:使用纯净的碳酸钙,避免含有重金属等杂质。4. 添加剂:选用符合环保法规(如REACH, RoHS)的稳定剂、润滑剂等。5. 可考虑使用回收料,但需确保来源清洁、性能稳定。最终产品应通过相关环保认证检测。
- 上一篇:tpr材料着色应该选哪些着色剂?
- 下一篇:


客服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