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立恩实业有限公司网站

热塑性弹性体行业先驱

二十多年专注TPE/TPR材料研发与生产

咨询热线:

0769-81162270 13688903802

广东立恩实业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共混TPU和TPE时需要考虑哪些因素?

  • 时间:2025-09-16 10:14:24
  • 来源:立恩实业
  • 作者:TPE

车间里总是弥漫着一股热塑料特有的、略带甜腻的气味。老师傅盯着刚打出来的试片,眉头拧成了疙瘩。样品表面布满了星星点点的瑕疵,像是没有揉匀的面团,手感也一会儿硬一会儿软。他嘟囔着:“这TPU和TPE,按理说都是软料,怎么凑一块儿就这么不听话?” 这一幕我见过太多次了。把热塑性聚氨酯(TPU)和热塑性弹性体(TPE)共混,听起来是个绝妙的主意——梦想着能把TPU的强度、耐磨性和TPE的柔软触感、加工便捷性融为一体,创造出一种“超人”材料。但现实往往骨感,这两类材料倘若结合不当,结局往往不是强强联合,而是互相拖累,最终得到一堆性能还不如原始材料的失败产物。

成功的共混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婚姻,而非简单的物理混合。它需要考虑两者是否“门当户对”(相容性),如何“举办仪式”(工艺参数),以及未来“共同生活”的目标(最终性能)。走过不少弯路后,我深刻体会到,这里没有标准答案,有的只是一系列需要权衡和优化的因素。

TPE包胶PP.jpg

理解这场联姻的动机:我们为什么要这么做?

在深入细节之前,不妨先问问自己:到底图什么?纯粹的好奇心不足以支撑一个稳定的配方。共混通常基于几个现实目的:

​成本考量​​:这是最直接的动力。TPU价格通常高于大多数TPE。在保证性能不大幅下滑的前提下,掺入一定比例的TPE可以有效降低原材料成本,这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至关重要。

​性能调制​​:有时单一材料无法满足所有要求。你可能需要TPU的抗撕裂性,但又希望降低其硬度、改善表面手感或增加止滑性能。通过引入特定TPE,可以像调音一样,精细调整最终材料的性能曲线。

​加工优化​​:某些TPU的加工窗口较窄,对温度和剪切敏感。掺入加工性更友好的TPE(如一些SEBS基产品),能提升熔体流动性,降低成型难度,减少成品内应力。

但梦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TPU和TPE分属不同的化学家族。TPU分子链中含有极性的氨基甲酸酯键,硬段和软段微相分离,性格强烈。而TPE是一个庞大的族群,从非极性的SEBS/SEPS到极性的TPEE,性格各异。把性格迥异的两者强行捏合,极易出现相容性问题,导致宏观相分离,最终得到的不是均一的合金,而是分层、脆弱的复合物。

核心考量一:相容性——一切的基础

相容性是决定这场联姻成败的基石。如果两者热力学上不相容,无论后续工艺多么精妙,都难以得到性能均匀且稳定的共混物。

​判断相容性的实用方法​

​观察微观形态​​:这是最直观也最可靠的方法。将共混物样品在液氮中脆断,然后对断面进行喷金处理,置于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下观察。如果断面光滑均匀,说明相容性良好;如果能看到明显的海岛结构、两相分离甚至空洞,那就宣告了相容性的失败。我记得有一次,电镜图里清晰显示TPU像一个个孤岛漂浮在TPE的海洋中,界面清晰,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样条一扯就断。

​玻璃化转变温度(Tg)​​:利用动态机械分析(DMA)或差示扫描量热法(DSC)来测量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如果共混物只显示一个单一的、介于两者Tg之间的转变峰,通常表明相容性较好。如果仍然显示出两个独立的Tg,且靠近纯组分的Tg,则表明相容性差,基本是物理共混。

吸盘用的TPE材料和硅胶材料有什么区别?

​改善相容性的关键武器:相容剂​
当两者天生不太合拍时,就需要“媒人”——相容剂来牵线搭桥。相容剂通常是嵌段或接枝共聚物,其分子链中一部分与TPU相容,另一部分与TPE相容,从而降低界面能,提高界面粘结力。

​对于TPU/SEBS共混体系​​:SEBS是非极性材料,与极性TPU相容性极差。此时,加入​​马来酸酐接枝的SEBS(SEBS-g-MAH)​​ 是常见策略。马来酸酐基团能与TPU分子链端的氨基或羟基发生化学反应,形成牢固的化学键,从而极大改善相容性。添加量通常在3%~8%之间,需要通过实验优化。

​对于TPU/TPEE共混体系​​:两者都含有极性酯键,相容性本身相对较好。但有时为了进一步提升性能,也会添加一些反应型相容剂。

表:常见TPU/TPE共混体系相容性指南

​TPE类型​ ​与TPU相容性预测​ ​关键挑战​ ​常用相容剂策略​
​SEBS/SEPS基TPE​ ​差​ 极性/非极性冲突,严重相分离 SEBS-g-MAH, PP-g-MAH
​TPEE​ ​中等至良好​ 硬段相分离程度控制,酯交换反应 有时无需额外相容剂
​TPO/TPV​ ​差至中等​ 聚烯烃与非极性TPU相容性 EVA, PE-g-MAH
​TPVC​ ​中等​ 增塑剂迁移可能导致问题 含氯官能团相容剂

核心考量二:共混工艺——将想法变为现实

有了好的配方,还需要正确的工艺来实现它。实验室烧杯里的成功,放大到双螺杆挤出机上可能完全是另一回事。

​设备的选择​
​双螺杆挤出机​​是进行聚合物共混的主力设备,尤其是啮合型同向双螺杆。它的高剪切力和良好的捏合能力,能够将各组分充分分散、分布,是实现良好相容性的关键。单螺杆挤出机混合效果有限,一般不推荐用于初次共混。

​工艺参数的精细控制​
这就像是给材料做一道功夫菜,火候、时间、顺序都极其讲究。

​加工温度​​:设定原则是保证所有组分都能充分熔融,但又不能因温度过高导致降解。TPU对温度敏感,过热会导致分子链断裂,产生气泡和性能劣化。通常,加工温度应设定在TPU和TPE两者熔融温度范围的上限附近,并尽量保持熔体温度均匀。例如,共混TPU(熔程190-220℃)和SEBS基TPE(熔程170-200℃),机筒温度可设置在180-210℃区间进行摸索。

​螺杆转速与喂料速度​​:这两个参数共同决定了物料在机筒内的​​停留时间​​和所受的​​剪切强度​​。转速太高、喂料太慢,会导致剪切过热和降解;转速太低、喂料太快,则可能导致混合不均。需要一个平衡点。我习惯先从较低的转速和喂料量开始,观察熔体状态,再逐步调高。

​螺杆组合设计​​:这是高手过招的地方。螺杆由不同功能的螺块组合而成(输送、捏合、反压等)。对于相容性差的体系,需要加强捏合块的使用,以提供更强的剪切和分散力;但对于敏感物料,过强的剪切又会带来问题。有时,将相容剂从侧喂料口加入,效果会比主投料口更好。

​加料顺序​​:有时,先将两种主料预混合后再喂入,效果不错。另一种策略是先将部分TPE与相容剂造粒,形成一种浓缩母粒,再将这种母粒与剩余的TPE和TPU进行二次共混,这样往往能提高相容剂的分散效率。

tpe

核心考量三:性能评估与配方优化

共混物造粒完成只是第一步,它必须通过最终的性能测试才能宣告成功。

​力学性能​​:这是最基本的考验。拉伸强度、断裂伸长率、撕裂强度、硬度是必测项目。一个良好的共混物,其力学性能不应是简单的线性加和,而应出现“一加一大于二”的协同效应(尽管很难),但最底线是不能出现“一加一小于一”的灾难性后果。通常,随着TPE比例的上升,强度会下降,但柔韧性和触感可能会提升。你需要找到那个满足产品要求的​​黄金平衡点​​。

​流变性能​​:通过熔融指数仪或毛细管流变仪测试共混物的流动特性。这直接关系到后续注塑或挤出的加工难度。共混物的粘度曲线可能会出乎你的意料。

​微观形态复检​​:无论力学数据多好看,最终都要回到SEM下再看看微观形态是否均匀。数据是结果,电镜照片是原因。

​一个案例:调制一款柔软的手机护套​
目标是做一款超柔韧、抗刮、手感亲肤的手机护套。纯TPU太韧,且手感偏涩;纯TPE太软,抗刮性不足。我们尝试用70%的TPU(85A硬度)和30%的柔软SEBS基TPE(65A硬度)共混。

第一次尝试,没有加相容剂。结果挤出料条表面粗糙,注塑试片脆断,SEM下相分离惨不忍睹。第二次,加入了5%的SEBS-g-MAH。料条变得光滑均匀,试片手感实现了我们想要的柔软且扎实的触感,拉伸测试显示强度虽比纯TPU有所下降,但远优于纯TPE,且断裂伸长率非常优异。成功了。

一条需要耐心探索的道路

共混TPU和TPE,是一门需要反复尝试的艺术,它高度依赖于你的具体材料牌号、设备状态和最终需求。它没有万能公式。成功的秘诀在于深刻理解你所使用的材料本性,精心设计相容策略,并耐心地调试工艺参数中的每一个细节。

每一次失败的断面,都在向你诉说着分子世界里的排斥与吸引。而当你终于看到那光滑均一的试样,感受到那恰到好处的手感时,你会觉得一切摸索都是值得的。这条路不易,但通往的往往是独一无二的新材料解决方案。

常见问题

问:TPU和TPE共混后,最容易出现哪些质量问题?

答:最常见的就是​​相分离​​,导致产品力学性能急剧下降,一拉就断,断面粗糙。其次是​​表面出现瑕疵​​,如麻点、流纹或光泽不均,这源于分散不佳。此外,如果工艺温度不当,极易引起TPU降解,导致材料发黄、产生气泡或机械性能劣化。

问:如何确定TPU和TPE的共混比例?

答:这完全取决于你的性能目标。没有最佳比例,只有最合适的比例。通常建议从​​80/20, 50/50, 20/80​​这几个比例开始进行初步试验,快速测试其力学性能和加工性,确定大方向后再进行微调,比如从70/30调到65/35。这是一个系统的实验过程。

问:能否直接用注塑机来共混TPU和TPE?

答:强烈不建议。注塑机的螺杆设计主要以计量和塑化为主,混合和剪切能力远不如双螺杆挤出机。在注塑机中直接混合,几乎无法解决相容性问题,结果必然是混合不均,性能很差。正确的做法是先用双螺杆挤出机制备出均一的共混粒料,再用注塑机去成型。

问:共混物粒料下线后手感很好,但注塑成产品后放置几天变脆了,为什么?

答:这通常是​​后期相分离​​的典型迹象。说明共混物在热熔状态下被强行分散,但热力学上并不稳定。冷却成型后,分子链段有足够时间进行移动和重排,逐渐重新分离成两相,导致界面粘结失效,从而使产品在放置一段时间后变脆。这通常需要从根本的相容性上解决问题,比如增加相容剂的有效含量或更换更高效的相容剂类型。

问:哪些类型的TPE与TPU共混的成功率更高?

答:从化学极性的角度讲,​​TPEE​​(热塑性聚酯弹性体)和某些​​TPVC​​与TPU的极性相近,相容性天生较好,共混成功率相对更高。而​​SEBS/SEPS基TPE​​(非极性)和​​TPO/TPV​​(聚烯烃基)与TPU(极性)的相容性挑战最大,必须依赖高效相容剂才能实现稳定共混。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688903802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六

公司电话

0769-81162270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