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立恩实业有限公司网站

热塑性弹性体行业先驱

二十多年专注TPE/TPR材料研发与生产

咨询热线:

0769-81162270 13688903802

广东立恩实业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tpe料成型时突然缩水原因

  • 时间:2025-10-28 11:01:37
  • 来源:立恩实业
  • 作者:TPE

TPE注塑生产中,最令人困扰的情况之一莫过于工艺原本稳定,产品外观饱满,却在毫无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出现严重的缩水问题。这种凹陷缺陷往往集中在筋位,BOSS柱背后或壁厚较大区域,不仅影响美观,更意味着产品内部可能存在真空孔洞,结构强度显著下降。作为一名长期扎根于生产现场的技术人员,我深知这种突发性缩水背后,必然存在着某个或多个工艺参数的漂移,设备状态的异常或来料条件的改变。与持续性缩水不同,突发性缩水要求我们具备快速响应和精准诊断的能力,从纷繁复杂的生产链条中迅速锁定异动点。本文将深入剖析导致TPE成型突然缩水的各种潜在原因,并提供一套行之有效的系统性排查与解决方案。

突发性缩水的本质:工艺均衡态的破坏

稳定的注塑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均衡态。熔体在特定的温度,压力,速度参数下,完成塑化,填充,保压补缩和冷却定型的全过程。突然出现的缩水,本质上是这个均衡态被打破的信号,特别是维持体积补缩的关键环节出现了失效。与因设计不合理导致的固有缩水不同,突发性缩水通常指向可变的进程因素,其核心矛盾在于熔体冷却收缩所需的补偿量实际通过保压注入的熔体量之间的平衡被打破。任何导致补缩熔体量减少,补缩时间窗口缩短或收缩量增加的因素,都可能引发问题的突然爆发。

理解这一点至关重要,因为它将我们的排查方向从产品设计和模具结构(通常短期内不会改变),引导至生产条件的变化上。这种变化可能是剧烈的,如热电偶损坏导致加热圈持续加热;也可能是渐进的,如模具排气槽逐渐被油污堵塞。但当其积累到一定程度,便会以突然缩水的形式表现出来。

平衡要素 稳定状态 失衡表现(突然缩水) 排查方向
补缩熔体量 充足且稳定 补缩熔体流量不足或中断 保压压力,螺杆止逆环,流道堵塞
补缩时间窗口 浇口冻结前持续补缩 补缩时间有效缩短 浇口过早冻结,保压时间设置,V/P切换点
熔体收缩量 可预测且稳定 熔体收缩量突然增大 熔体温度突变,材料批次变化,冷却加剧

材料变异:突发缩水的源头诱因

材料批次的更迭是首要怀疑对象。不同批次的TPE粒子,即便来自同一供应商,其基础聚合物的分子量分布,填料比例,油品含量也可能存在微小波动。这些波动会直接体现在熔体粘度,收缩率和结晶行为上。例如,新换的一批料可能流动性稍差,若维持原有保压压力和时间,可能导致补缩阻力增大,有效补缩量减少。或者,新料的收缩率本身偏高,需要更强的保压条件才能抑制缩水。因此,建立严格的来料检验制度,并对每批料的关键指标如熔融指数进行测试比对,是预防此类问题的首道防线。

物料干燥不足或受潮是极易被忽视的因素。TPE材料,特别是某些极性的如TPU,TPEE等,具有吸湿性。未能充分干燥的物料在料筒中加热时,水分迅速汽化,形成微小的气泡。这些气泡在保压阶段会占据本应用于补缩的空间,并阻碍熔体的致密化进程,从而导致缩水。更严重的是,水分在高温下可能引起水解降解,使熔体粘度下降,虽看似流动性变好,但材料本身强度受损,收缩行为也变得难以预测。干燥条件的波动,如干燥温度降低,时间缩短,风量不足或干燥剂失效,都可能导致物料突然变得潮湿。

回料比例与质量的失控引入不确定性。在生产中掺入水口料,是控制成本的常见做法。然而,回料经过多次热历史,已发生部分降解,其分子量降低,熔体粘度,收缩率与新料有所不同。如果回料添加比例突然增加,或新一批回料的质量(如含有较多粉尘,或降解更严重)发生变化,就会改变整体物料的流变和收缩性能。此外,回料若未充分干燥或清洁,混有杂质,也会干扰正常的成型过程。

材料因素 导致突然缩水的机制 排查与验证方法 预防措施
批次差异 粘度,收缩率变化导致原工艺不匹配 核对物料批号,测试熔融指数MFI 固定供应商,加强来料检验,建立换批调试流程
干燥不足 水分汽化占位,阻碍补缩致密化 检查干燥记录,对空射观察料条有无气泡 标准化干燥工艺,定期维护干燥设备
回料问题 比例或质量变化改变整体物料性能 检查回料比例记录,观察回料外观 固定回料添加比例,严格管理回料质量
异物污染 可能堵塞浇口或影响熔体均匀性 检查原料袋,料斗清洁度 加强现场5S管理,防止混料

注塑工艺参数的漂移与失控

温度系统的异常是导致突发缩水的常见元凶。料筒温度,特别是喷嘴和靠近喷嘴的前段温度,对保压补缩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如果热电偶接触不良或损坏,导致该区温度实际值远低于设定值,会使熔体粘度升高,流动性变差,保压压力传递受阻,补缩困难。反之,如果加热圈失控持续加热,导致温度过高,虽短期看流动性好,但可能引起材料降解,收缩率增大,长期来看同样导致缩水。模具温度的稳定性同样关键。模温机故障,水路堵塞或泄漏,导致模具温度,特别是靠近浇口区域的温度突然降低,会加速浇口冻结,过早切断保压通道,使保压失效。

保压压力与时间的实际输出值发生变化。保压阶段是抵抗收缩的核心环节。如果液压系统中的保压阀出现内泄或响应迟缓,导致实际保压压力低于设定值,补缩动力自然不足。保压时间设置虽未改变,但若螺杆回复位置因故发生变化,或V/P切换点漂移,实际的有效保压时间可能已缩短。例如,背压设置过低或螺杆磨损,导致计量行程不稳定,每次注射的熔体量不一,也会间接影响保压效果。

注射速度与V/P切换点的设置影响保压起点。注射速度的波动会影响熔体到达型腔末端的温度和压力。如果注射速度突然变慢,熔体在流动过程中热损失增加,到达末端时温度偏低,粘度增大,需要更高的保压压力才能完成补缩。若V/P切换点由位置控制且发生了漂移,或者由压力控制但压力传感器失真,导致过早或过晚切换到保压阶段,都会严重影响保压的起始时机和效果。过早切换(型腔未充满)则保压用于填充,补缩不足;过晚切换则可能已过填充,甚至产生飞边。

注塑设备与模具的状态突变

螺杆与止逆环的磨损是渐进但后果突发的典型。在注射和保压阶段,螺杆头部的止逆环必须有效密封,防止熔体回流。随着使用时间的增长,螺杆和止逆环会发生磨损,导致其密封性能下降。在保压时,部分熔体会从螺杆前部回流到计量区,使得实际作用于型腔的保压压力打折扣。这种磨损是渐进的,但当达到临界点后,其影响会突然变得明显,表现为保压效率急剧下降,产品重量减轻,缩水加剧。

模具排气不畅的累积效应。模具排气槽或排气针的作用是在充填时排出型腔内的空气。如果排气槽因长期生产被油污,原料分解物等堵塞,型腔内的气体无法顺利排出。这些被压缩的气体会在保压阶段阻碍熔体的补缩流动,相当于在需要补缩的区域形成气垫,使得补缩熔体无法有效填入。同时,高压气体可能渗入熔体,形成微观气泡,影响产品密度。排气问题通常是逐渐恶化的,但当堵塞到一定程度,就会突然引发严重的缩水,并可能伴有烧焦痕迹。

热流道系统温度失控或堵塞。对于使用热流道的模具,其温度控制的精确性至关重要。如果热流道某点的热电偶失灵或加热圈损坏,导致该点温度异常,可能使流道中的物料过早固化或过稀,影响保压压力的传递。热流道内的死角也可能因物料滞留分解而形成堵塞,直接影响熔体流量。

设备模具因素 对补缩的突发性影响 故障现象与诊断 维护与预防策略
螺杆/止逆环磨损 保压熔体回流,有效压力降低 产品重量逐渐减轻,保压效果变差 定期检查螺杆与止逆环间隙,及时更换
模具排气堵塞 气体阻碍熔体补缩,形成气垫效应 产品局部缩水且可能伴发烧焦 定期清理排气槽,确保通畅
热电偶/加热圈故障 温度失控,影响熔体粘度与流动性 工艺温度显示异常或波动巨大 定期校准温度传感器,检查加热圈电阻
热流道异常 局部流动不畅或过早冻结 多腔模个别型腔充填不满或缩水 定期用热流道清洗料清洗,校对温度

环境与操作因素的变化

车间环境温湿度的显著波动。注塑车间通常要求恒温恒湿。如果环境温度突然降低(例如夜间生产,冬季降温),会导致模具的自然冷却加快,模具实际温度低于模温机设定温度,从而整体冷却速率加快,补缩时间窗口缩短。环境湿度突然增大,可能加剧物料的吸湿,特别是对于开封后存放在料斗中的物料,如果未及时生产完毕,可能受潮。

操作人员的无意更改或设备设定被干扰。不同班次的操作人员对工艺参数的理解和执行可能存在细微差异。有时为了调整其他缺陷(如解决飞边),可能降低了保压压力或时间,但未记录或完全复原。也可能在清理模具,安装吊环等操作后,未严格按照要求恢复工艺参数。自动化程度不高的机器,其参数设定也可能因意外触碰而被改变。

系统性排查流程与应急对策

当突然缩水问题发生时,遵循一套科学的排查流程至关重要,可以避免盲目调试,节省时间和成本。

第一步:确认问题现象与范围。立即确认缩水是发生在所有模腔还是个别模腔,是连续发生还是间歇性出现。检查缩水产品的重量是否比合格品显著减轻。这有助于快速判断问题是源于共性的条件变化(如材料,整体工艺参数)还是局部故障(如模具排气,热流道堵点)。

第二步:复查近期变更点。这是最直接有效的方法。询问操作人员近期是否更换物料批次,是否调整过任何工艺参数,是否对模具或设备进行了维护操作。任何变更点都可能是问题的源头。

第三步:关键工艺参数核查与验证
材料:确认物料牌号,批次是否正确,干燥条件是否严格执行。可尝试用前一批次确认无问题的物料进行短时间测试。

温度:使用手持式测温仪核对料筒各段(特别是喷嘴)和模具表面的实际温度,与设定值是否相符。

压力与位置:检查保压压力设定值,观察机器实际压力曲线是否达到设定且稳定。核对V/P切换点的位置设定是否准确。

时间:确认保压时间是否足够。可通过逐步延长保压时间直至产品重量不再增加的方法,反推所需的最小保压时间。

第四步:设备与模具状态检查
螺杆止逆环

:通过做射台后退测试,观察熔体是否从射嘴流出,初步判断止逆环密封性。

模具排气:检查排气槽是否畅通,有无油污堵塞。

冷却水路:触摸模具各部位,感受温度是否均匀,或检查水路进出口水温差是否异常。

应急对策:在未找到根本原因前,为恢复生产,可尝试临时性调整。通常,适度提高保压压力并延长保压时间是最直接的补偿手段。同时,适当提高模具温度,特别是靠近浇口的区域,以延缓浇口冻结,延长补缩时间窗口。但需注意,这些调整仅是权宜之计,必须尽快定位并解决根本问题。

根本性解决与预防策略

建立完善的工艺管理系统。将所有经过验证的稳定工艺参数存档并加密管理,避免随意更改。实行严格的换班交接制度,确保工艺条件的一致性。对任何参数的修改,必须记录修改人,时间,原因及修改内容。

实施预防性维护计划。定期对注塑机进行维护保养,包括检查螺杆止逆环的磨损情况,校准热电偶和压力传感器,检查液压阀件。定期对模具进行保养,清理排气槽,检查冷却水道,确保热流道系统工作正常。

加强来料与过程检验。对每批来料进行关键性能(如MFI)的检测和记录。在生产中,定期称量产品重量,将其作为监控工艺稳定性的重要指标。产品重量的波动往往是工艺变化的先行指标。

常见问题

问:生产一直正常,中途突然缩水,检查工艺参数设定都没变,最可能是什么原因?

答:在参数设定未变的情况下,极有可能是实际输出值发生了漂移。应优先排查:1. 热电偶或加热圈故障,导致实际温度异常;2. 螺杆止逆环磨损加剧,导致保压压力泄漏;3. 模具排气槽突然被堵塞;4. 物料方面,虽未换批,但可能是干燥剂失效导致物料受潮,或回料比例被无意中增加。

问:突然缩水的同时,产品重量也减轻了,这说明什么?

答: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信号,强烈表明有效保压补缩量不足。问题很可能出在保压阶段。重点检查保压压力的实际输出,以及螺杆止逆环的密封性能。因为保压不足,不仅无法补偿收缩,还会导致注入型腔的熔体总量减少,故而重量减轻并伴随缩水。

问:只有其中一个型腔的产品出现缩水,其他正常,如何排查?

答:这是典型的模具相关问题。问题局限在单个型腔,表明整体工艺条件和材料是正常的。应重点检查该型腔的以下方面:1. 浇口是否部分堵塞或有毛边阻碍流动;2. 该型腔对应的排气槽是否堵塞;3. 该型腔的冷却水路是否异常,导致冷却过快;4. 对于热流道模具,检查该点热嘴的温度是否正常。

问:提高保压压力后,缩水问题依旧,甚至出现飞边,这是为什么?

答:这种情况通常意味着补缩的通道被过早切断了。即使提高保压压力,熔体也无法进入型腔进行补缩。根本原因很可能是浇口过早冻结。解决方案不是一味提高压力(会导致飞边),而应设法延缓浇口冻结,例如提高模具温度(特别是浇口附近),或检查浇口尺寸是否过小。同时需检查模具排气,防止气体阻碍。

问:夜班生产时缩水问题频发,白班则正常,可能是什么环境因素导致?

答:这强烈提示与夜间环境温度下降有关。车间晚上温度较低,导致模具散热加快,模具实际温度低于设定值,冷却速率加快,缩短了有效的补缩时间窗口。对策包括:加强车间的保温恒温措施;为夜班设置独立的工艺条件,适当提高模温或略延长保压时间;检查模温机工作是否正常,补偿环境温变化。

问:如何快速判断缩水是由于保压不足还是冷却过快引起的?

答:一个实用的方法是做保压时间扫描实验。逐步延长保压时间(每次增加1秒),观察产品重量和缩水情况的变化。如果随着保压时间延长,产品重量增加且缩水减轻,则主要是保压时间不足。如果产品重量已稳定但缩水依旧,则很可能是冷却过快(或材料收缩率大)导致的结构性问题,需要从模具温度或产品设计上考虑。

TPE注塑突然缩水问题的解决,是对生产者综合能力的考验。它要求我们不仅理解成型原理,更要熟悉设备特性和模具状态,并具备严谨的逻辑排查能力。通过建立标准化的应对流程,加强日常的预防性维护和精细化的生产管理,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此类突发问题的发生,保障生产的稳定和产品的质量。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688903802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六

公司电话

0769-81162270

二维码
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