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广东立恩实业有限公司网站

热塑性弹性体行业先驱

二十多年专注TPE/TPR材料研发与生产

咨询热线:

0769-81162270 13688903802

广东立恩实业有限公司

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心

TPE60度注塑起皱是什么原因?

  • 时间:2025-09-19 10:16:18
  • 来源:立恩实业
  • 作者:TPE

注塑机规律地轰鸣着,每一次开模都吐出一个智能手机护套的框架。质检员小张拿起一个刚下线的产品,手指在表面轻轻摩挲,眉头立刻皱了起来。本该平滑如镜的背面,此刻却布满了细微的、如同波浪或老人皮肤般的褶皱。更令人困惑的是,这些问题并非出现在所有产品上,而是毫无规律地时有时无。“又是这样!”他无奈地对师傅说,“压力、温度调来调去,这皱纹就像焊在上面一样,怎么也赶不走。”这种场景我太熟悉了。对于硬度在60A左右的TPE(热塑性弹性体)而言,注塑起皱是一个典型而又令人倍感棘手的难题。这种硬度区间的材料既保留了足够的柔软触感,又开始具备一定的刚性,正处于一个性能的微妙平衡点。也正是这种特性,使其在加工过程中对工艺波动极为敏感。起皱并非单一因素的产物,而是材料、模具、工艺三方角力失衡后,在产品表面留下的失败印记。

tpu厂家

理解起皱的本质:表面收缩的战争

要彻底解决起皱问题,首先必须从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理解其本质。从微观上看,起皱是​​表层材料与内层材料在冷却固化过程中发生不同步、不均匀收缩​​的直接结果。

想象一下在泥泞的土地上快速行驶的车轮。如果车轮转速与车速不匹配,轮胎就会打滑,在原地刨出深深的沟壑和堆积的泥块。在注塑过程中,熔融的TPE就是那片泥地,而冷却固化过程就如同那旋转的车轮。当型腔表面的材料因为接触冰冷的模具而迅速冷却、固化、收缩时,内部仍处于熔融状态的材料却在继续收缩,并拉扯着已经固化的表层。这场内部的“拉锯战”一旦失去平衡,表层材料就会被拉扯、挤压、拱起,从而形成我们肉眼可见的皱纹。

对于60A硬度的TPE,其材料特性决定了它比更软的材料(如40A)刚性更强,收缩抵抗更大;又比更硬的材料(如80A)更柔软,更容易被内部应力牵拉。这种“高不成低不就”的特性,正是其易起皱的根源所在。

根源深究一:材料与干燥预处理

很多时候,问题在物料进入注塑机之前就已埋下伏笔。60A的TPE通常含有相当比例的增塑油和填料,这些组分的状态直接决定了加工的稳定性。

​物料干燥不足​

这是最容易被忽视却又是首要的排查点。TPE材料,即便是以SEBS为基础的材料,也会有一定吸湿性。水分在高温机筒中汽化,形成微小的水蒸气气泡。这些气泡不仅会造成产品表面银纹(料花),更会显著改变熔体的局部粘度和收缩率。当这些含有微气泡的熔体被压入型腔后,气泡周围的材料冷却收缩行为与正常区域完全不同,极易形成以气泡为核心的、放射状的收缩褶皱。

我记得曾经处理过一个案例,某批TPE护套产品表面出现无规律的细微皱褶,排查所有工艺参数无效。最后发现,由于那几天雨季空气湿度极大,虽然烘干桶设定温度正确,但干燥风量不足且露点偏高,导致物料实际含水率超标。 simply 更换了干燥能力更强的除湿烘干机并将干燥时间延长至4小时,褶皱问题便奇迹般消失了。这让我至今都坚信,​​完美的加工始于绝对的干燥​​。

TPE材料

​物料稳定性与批次差异​

不同批次甚至不同供应商的60A TPE,其基础聚合物分子量、油品含量与类型、填料粒径分布都可能存在细微差异。这些差异会直接表现为熔体粘度和收缩率的不同。如果生产时没有根据每批料的特性微调工艺,沿用之前的“完美参数”,就可能因为熔体流动前沿的剪切热和冷却速率变化而导致起皱。

根源深究二:注塑工艺参数的精密调校

工艺参数是控制这场“收缩战争”的指挥棒。对于60A TPE,每一个参数的设置都需要更加精细。

​冷却速率过快——头号元凶​

这是导致起皱的最直接、最常见的原因。模具温度设置过低,会导致型腔表面熔体瞬间冷却,形成一层硬壳。当内部熔体随后冷却收缩时,会剧烈拉扯这层早已固化的薄壳。

​表象​​:皱纹通常较大、较深,多出现在肉厚区域,整体外观呈现不均匀的沉降感。

​解决方案​​:​​毫不犹豫地提高模具温度​​。对于60A TPE,模温通常建议在​​30°C – 50°C​​之间。更高的模温能显著减缓冷却速率,让表层和内层材料得以协同收缩,是消除褶皱最有效的措施之一。

​保压压力与时间不足​

保压的根本作用是补充熔体冷却收缩带来的体积减少。如果保压压力不足或时间太短,型腔内部无法得到足够的物料补充,内部会形成真空缩孔,并强力向内拉扯表层材料,导致表面塌陷和起皱。

​表象​​:皱纹伴随明显的表面凹陷,多出现在浇口远端或肉厚处。

​解决方案​​:采用​​多级保压​​策略。第一段采用较高压力快速补缩,第二段采用较低压力长时间保压,以维持补缩效果的同时,避免过保压带来内应力。

​熔体温度与注射速度的失衡​

​熔体温度过低​​:熔体粘度高,流动性差,需要更高的注射压力才能充填。这本身就会引入更高的剪切应力。同时,冷料在型腔内更难融合,形成流动纹,这些流动纹本身就是褶皱的前兆。

​注射速度过快​​:过快的速度会产生高的剪切应力,引起熔体破裂和喷流,导致熔体填充紊乱,各部分冷却收缩不均,极易形成褶皱。

​注射速度过慢​​:熔体前沿温度在流动中不断下降,当它最终汇合时,可能因为前沿温度过低而无法完全熔合,形成熔接痕,这也是一种特殊的褶皱。

表:工艺参数失当导致的起皱问题排查

​工艺参数现象​ ​可能引发的起皱类型​ ​典型特征​ ​初步调整方向​
​模温过低​ 收缩拉扯起皱 大而深的波浪纹,多出现在厚壁区 逐步提升模温(5°C为阶)
​保压不足/过短​ 真空缩水起皱 褶皱伴随明显表面凹陷 增加保压压力与时间,采用多级保压
​注射速度过快​ 剪切紊乱起皱 沿流动方向的不规则纹路 降低注射速度,采用慢-快-慢多级注射
​熔体温度过低​ 冷料融合起皱 表面粗糙,伴有云状纹路 在推荐范围内,适当提升熔体温度

根源深究三:模具设计与产品结构

硬件和设计的先天不足,后天工艺调整往往事倍功半。

​冷却系统设计不合理​

模具冷却水道的布局直接决定了冷却的均匀性。如果水道离型腔表面距离不一,或布局不合理导致冷却效率不均,产品各部分的冷却速率就会不同。冷却快的区域先固化,冷却慢的区域还在收缩,这种不均匀的收缩会在交界处产生巨大的内应力,最终以褶皱的形式释放出来。​​冷却不均是一切皱纹的温床​​。

​浇口设计与排气的致命影响​

​浇口尺寸过小​​:小浇口会产生极高的剪切热,可能导致局部材料降解,同时加剧熔体喷射,使熔体进入型腔时已处于紊乱状态。

​排气不畅​​:困气会使熔体无法完全接触型腔表面,该区域冷却行为异常。同时,气体被压缩会产生高温,可能烧伤材料,这些都会导致局部褶皱。

​产品结构设计挑战​

对于60A TPE,​​肉厚剧烈变化​​的设计是起皱的致命诱因。厚壁处冷却缓慢,收缩量大;薄壁处冷却快,收缩量小。这种收缩差异会在厚度过渡区产生巨大的内部应力,迫使材料发生屈曲,形成褶皱。设计上应遵循​​均匀壁厚​​原则,无法避免时需采用​​渐变过渡​​。

系统性解决之道:从排查到根治

面对起皱问题,必须建立一个清晰的排查逻辑,避免盲目调试。

​立即行动​​:取一份​​经过充分干燥​​的新料,从材料商提供的​​基础工艺参数​​(通常偏保守)开始试模。如果问题消失,则问题出在物料或此前的工艺设置上。

​核心排查顺序​​:

​第一步:优先大幅提高模具温度​​。这是最有效且成本最低的尝试。

​第二步:优化保压​​。增加保压压力和时间,观察凹陷是否改善。

​第三步:调整注射速度​​。采用多级注射,确保熔体平稳充填。

​模具与设计审核​​:如果工艺调整效果有限,立即检查模具​​排气是否通畅​​、​​冷却水道布局​​是否合理。复核产品设计,​​避免壁厚剧烈变化​​。

案例分享:一个智能手表TPE表带(60A),总是在表带扣环附近的大平面处起皱。提高模温、调整保压均效果不佳。后来使用模流分析软件进行仿真,发现该区域存在冷却死角,实际冷却速率远慢于其他区域。我们在对应位置的模具上增加了​​点式冷却铜棒​​,显著改善了冷却均匀性。结合模温提升至45°C,顽固的褶皱终于被彻底抚平。这个案例让我深刻体会到,有时解决问题的钥匙藏在看不见的地方。

结语:与材料默契的共舞

解决60A TPE注塑起皱的问题,是一场与材料默契的共舞。它要求我们深刻理解材料的收缩本性,精确掌控热与力的平衡,并尊重模具设计的客观规律。每一次成功的调试,都是对高分子材料科学和注塑工艺原理的一次深刻致敬。

当你最终掌心中那件产品呈现出完美无瑕的平滑表面时,你会感受到,那份极致品质的背后,是无数个细节被精准掌控后的必然结果。

TPE

常见问题

问:提高模温后,产品脱模变形了,怎么办?

答:这是​​冷却时间不足​​的典型表现。提高模温后,产品整体冷却到顶出温度所需的时间变长了。如果顶出时间不变,产品内部尚未完全固化,强度不足,顶出时自然容易变形。​​解决方案​​:提高模温的同时,必须​​相应延长冷却时间​​,确保产品有足够的冷却时间。这就需要通过试验找到一个​​不皱且不变形​​的工艺窗口。

问:同一套模具,打50A的TPE没问题,一换60A的就起皱,为什么?

答:这生动体现了​​材料硬度与加工性的关系​​。50A的材料更软,通常含油量更高,熔体粘度更低,流动性更好,且其自身柔韧性可以更好地吸收和掩盖内部收缩应力。而60A的材料刚性增加,抵抗变形的能力更强,但同时对外部应力更敏感。​​解决方案​​:换用更硬的材料时,往往需要​​适当提高熔体温度和模具温度​​,以改善其流动性和释放应力,同时要​​优化保压曲线​​以应对其不同的收缩行为。

问:起皱和缩水怎么看起来很像?如何区分?

答:起皱和缩水(凹陷)确实是孪生兄弟,本质都是收缩不均。​​最直接的区分方法是用手摸​​:

​缩水​​:表面是​​平滑的凹陷​​,手指滑过能感觉到一个坑。

​起皱​​:表面是​​起伏的褶皱​​,像波浪一样,能摸到凸起和凹槽。

有时两者并存。起皱往往是更严重收缩不均的表现,通常需要通过提高保压和模温共同解决。

问:使用模温机后,为什么皱纹反而更严重了?

答:这通常是因为​​模温机功率不足或流量不够​​,导致实际模温并未达到设定值,甚至​​加剧了模具不同部位的温度不均​​。一台性能不佳的模温机,可能使动定模、型芯与型腔之间的温差拉得更大,冷却不均反而恶化。​​务必使用探头式测温仪实际测量型腔表面温度​​,确保模温机真正起到了均匀加热的作用,而不是帮倒忙。

问:所有起皱问题都能通过工艺调整解决吗?

答:很遗憾,​​不能​​。如果起皱的根源在于​​产品设计存在无法避免的厚薄剧烈差异​​,或者​​模具冷却系统存在致命缺陷​​(如水道位置不当),那么工艺调整的作用将非常有限。这时必须从源头修改产品设计或优化模具结构。工艺调整能解决的是“过程”引发的问题,而无法根治“先天”的缺陷。

在线客服
联系方式

热线电话

13688903802

上班时间

周一到周六

公司电话

0769-81162270

二维码
线